您的位置:首页>滚动 >

速递!端午安康!跟着齐鲁瑰宝探寻“何以端午”

2023-06-22 14:38:26    来源:齐鲁壹点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又是一年端午佳节

除了吃粽子


【资料图】

端午节也蕴含着

禳毒避疫、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等文化内涵

今天

让我们走进齐鲁瑰宝

看文物中的端午有多精彩

禳毒避疫

农历五月仲夏,蛇虫五毒开始活动,再加上古代此时瘟疫频发,五月五日就被冠以了“恶月恶日”的名号,古人在这一天,挂艾悬蒲、打扫沐浴,杀菌防病、祈求平安。

清·蒋溥天中五瑞图轴

山东博物馆藏

为平安度过五月,古人找到五种祥瑞植物以驱虫防病,合称“天中五瑞”。“天中五瑞”,传统上指蒜、艾草、菖蒲、石榴花、英丹花五种植物,枇杷、蜀葵等也常列其中。蒜头气味辛烈,与菖蒲同悬于户外,亦可驱疫。此画中就绘有菖蒲、石榴花、蒜头、枇杷、蜀葵五种节令风物。

清版年画《张天师》

山东博物馆藏

东汉沛人张道陵,隐居江西龙虎山,习炼丹符咒之术,为道家崇拜之偶像。端午节这天,民间有贴天师符的习俗,意在驱除疫病毒虫,保佑全家健康。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张天师》描绘了张天师手持利剑驱毒禳灾避鬼的场面。

清·青釉酒令杯

孔子博物馆藏

古时端午有驱邪防疫的习俗,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功效,在没有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喝雄黄酒也是端午习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件荷叶形酒令杯,雕饰精细,叶脉清晰自然,釉质透明匀净,杯内中心塑一老者,长髯垂胸,笑容可掬,神态安然。

清 “五日午时”背五毒花钱

青岛市博物馆藏

花钱又称为压胜钱、厌胜钱、民俗钱,主要指用于趋吉、辟邪、上梁、供奉、佩戴的非正用钱。青岛市博物馆藏清 “五日午时”背五毒花钱,直径4.8厘米,正面为“五日午时”,背面为蛇、蝎、蟾蜍、蜈蚣、老虎等五毒图案。主要佩戴于襟带间以驱晦辟邪,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祛五毒风俗的见证,传达了古人祈福禳灾的精神追求。

龙舟竞渡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其起源据传与祭祀屈原有关。事实上,龙舟竞渡的起源可能远早于屈原时期。龙舟文化或许源于华夏文明自古以来对龙的崇拜和信仰。龙舟竞渡作为一种对龙神的祭祀仪式,体现了古人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盼。

清版年画《端阳节闹龙舟》

山东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藏清版年画《端阳节闹龙舟》,描绘了端阳时节闹龙舟的热烈场面。画面上六个儿童乘着龙舟,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其中一个单脚立在龙头之上;几位妇人在岸上观看,充满生活情趣。

近代黄釉人物龙形瓷舟

青岛市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近代的瓷雕龙舟,产自江西景德镇。它以瓷为胎体,上施黄釉,采用镂雕、圆雕、浮雕等多种工艺技法,将一艘破浪前行的龙舟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这件瓷雕取材自“百子闹龙舟”,龙舟上雕有很多小孩,也叫童子,分布在龙舟的各个位置,站在龙首位置的叫龙头太子,负责指挥督阵以及维持秩序;前端的号子手、锣鼓手则主要负责为大家加油鼓劲;船两侧负责划桨的童子正蓄势待发……整件作品呈现出童子闹龙舟时欢悦的热闹场景。

清·沈宗维虎丘龙舟图轴

烟台市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虎丘后山承包了苏州许多岁时游观活动。此画描绘了端午时人们在虎丘山下赛龙舟和观战的场景。在画家笔下,龙舟竞逐已是十分激烈,但更热闹的是一旁观赛的人。画面左侧是有条件乘船观看的富绅士人,其他民众则聚集于岸上,男女老少倾家而出,不仅在房屋的二楼和桥上挤满了人,甚至还有人爬到屋檐上去看,只为占据一个好视角。从画中可知,旅游已成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庶民与士大夫共享的活动。

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它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和神话信仰,后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屈原不仅是爱国诗人,同时也是士大夫阶层的“时尚达人”。《离骚》有云:“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在古代,配饰除了美观装饰的作用,更是身份的象征。腰带是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带钩也随之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玉带钩的器型就已经基本确立。带钩,古又称“犀比”,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多为男性使用。

清·翡翠透雕带钩

山东博物馆藏

这件翡翠透雕带钩,选料上乘,通体翠绿,雕刻精美。整件器物龙嘴微张,龙眼圆鼓,毛发飘拂,回头看着伏于其身上的幼螭。螭龙对视、神态各异,使呆板的带钩变得生动有趣。用玲珑奇巧、温润有方来形容也不为过。

战国兽面纹玉带钩

孔子博物馆藏

这件玉带钩,钩身呈铲形,上刻卷云纹、兽面纹和勾卷兽角,钩头为兽首,雕琢精美。整件带钩低调奢华,兼具美观与实用性。

明·白玉苍龙教子带钩

青岛市博物馆藏

这件玉带钩呈长条形,弯曲龙首为钩,圆眼外凸,粗眉上卷,宽鼻,头顶长双角;钩腹上透雕爬行的小螭龙,口衔灵芝,与龙首对视。其意为苍龙教子。腹下雕有一圆形脐钮。带钩主要有铜、玉两种,用于钩连腰带。明代玉带钩妙在钩首,多作兽首、鹅首、马首等,但还是以龙首钩为主流。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