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滚动 >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 环球短讯

2023-06-08 14:36:21    来源:个人图书馆-天际风和日丽

【摘要】


(相关资料图)

目的

探讨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情况。

方法

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

结果

共收治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男女各5例,胎龄27+2~35+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10例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肤色发灰8例,发热7例,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9例病初有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明显升高;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5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死亡4例,存活6例中治愈3例,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

结论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病死率高,即使存活,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几率大。

蜡样芽孢杆菌在空气、土壤、灰尘和医院环境中普遍存在1,2,3,4],常被微生物学家视为污染菌。传统观念认为,蜡样芽孢杆菌一般引起自限性食源性疾病3,5],或导致眼眶脓肿和眼内炎症等局部感染6],很少引起严重疾病。但蜡样芽孢杆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危重、异物侵入和静脉吸毒者的机会性致病菌,部分菌株可能致其死亡。住院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及常需侵入性操作,如机械通气、血管内置管、鼻饲管等,极易发生感染。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了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病例,但国内报道少见。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例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局进行总结,以促进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并尽早诊治。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2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期间发病的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21-WZ-022)。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收集患儿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重、起病日龄、喂养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培养、脑脊液常规及培养)、影像学检查、治疗及结局等。

2.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诊断标准7]:(1)具有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2)血常规、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提示新生儿败血症;(3)血培养检出蜡样芽孢杆菌。

结 果

一、一般情况

研究期间共收治早产儿21 716例,诊断败血症945例,明确为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10例,男女各5例;胎龄27+2~35+2周;出生体重940~2 430 g;起病日龄7~35 d;起病前辅助通气7例,时长4~25 d,其中有创机械通气3例;6例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时长14~24 d;母乳喂养7例。

二、临床表现

10例患儿起病时均有反应差、频繁呼吸暂停表现,8例肤色发灰,7例发热,体温最高40℃,感染性休克7例,惊厥5例,腹胀4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7例,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

三、辅助检查结果

10例患儿胸部X线片均有不同程度肺炎表现,其中1例有肺出血;7例化脓性脑膜炎中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5例存在多发脑软化。

起病初期,9例患儿白细胞(最低1.71×109/L)及血小板计数(最低12×109/L)明显下降,CRP(最高270.2 mg/L)及PCT(最高>100.0 ng/dl)明显升高。10例患儿血培养均为蜡样芽孢杆菌;6例有中心静脉置管,其中3例导管末端培养为蜡样芽孢杆菌,1例未检测。8例行脑脊液检查,培养均阴性,7例有核细胞计数增高(最高2.13×109/L);其余2例因患儿病情危重、迅速死亡未行腰椎穿刺。1例母乳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及头孢他啶均耐药。

四、治疗和转归

10例患儿中,死亡4例,存活6例。起病后仅1例仍予无创辅助通气,其余9例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0例患儿均经验性予美罗培南治疗,9例根据病情变化或血培养结果联合万古霉素治疗,1例联合氟康唑治疗,在血培养回报(7.9 h)前死亡。1例因并发感染性休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家属拒绝手术,起病48 h后死亡;2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及化脓性脑膜炎、多发脑软化,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迅速死亡。2例同时合并化脓性脑膜炎、多发脑软化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行手术治疗。3例合并多发脑软化患儿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余3例患儿未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良好。

讨 论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局部或全身严重感染3,8,9,10,11,12,13]。国外先后报道了54例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病例,多有机械通气及中心静脉置管史14,15,16]。本研究中10例患儿均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起病前7例曾予呼吸支持,其中有创机械通气3例,6例留置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提示早产、低体重、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置管可能与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有关,与既往报道一致。由于蜡样芽孢杆菌在日常环境中广泛存在,明确其感染来源非常困难。Lewin等14]对50例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在医院环境中持续存在,可能感染源包括呼吸支持设备、血液导管、胃管、配方奶粉、床单、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等。本研究中6例患儿有中心静脉置管,其中3例导管末端培养蜡样芽孢杆菌阳性,提示在使用中心静脉置管时,需警惕蜡样芽孢杆菌感染。

有研究报道受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母乳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4,17,18]。Lewin等14]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方法表明母乳库母乳引起这种感染的风险只是理论上的;但最近我国台湾学者用相同方法证实,污染母乳可能是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感染源19]。本研究中1例母乳培养出蜡样芽孢杆菌。因此,亲母母乳及母乳库母乳可能是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的潜在感染源。

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与其产生组织破坏性的多种毒素有关,主要包括肠毒素、卵磷脂酶、磷脂酶、蛋白酶和溶血素,它们会造成广泛的损害和液化坏死1]。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呈暴发性、致死性,一般在生后初期或病情相对稳定时突然出现,病初以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持续低血压、肤色改变、发热、反应差、抽搐、腹胀、CRP明显升高、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最终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脓肿、脑脓肿、脑组织广泛坏死、脑软化11,16,19,20,21,22,23,24,25,26,27]。蜡样芽孢杆菌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出血性脑膜脑炎21]。头颅超声和磁共振可见典型出血、早期软化及选择性脑白质破坏改变。本研究10例患儿中5例发病24 h内行头颅超声发现双侧大脑半球形成多发软化灶或双侧大脑半球出血。国外报道的54例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中死亡28例(51.8%)14,15,16]。本研究中患儿死亡4例(4/10),提示本病凶险,病死率高,临床需高度重视。

蜡样芽孢杆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天然抗药,多数对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氯霉素和红霉素敏感,目前还没有针对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建议1,3,11,23,26,28,29,30]。对严重的侵袭性全身感染,多予万古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或克林霉素联合治疗。本研究中10例患儿蜡样芽孢杆菌药敏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蜡样芽孢杆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碳青霉烯类、克林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已有报道30,31,32]。本研究中9例患儿予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虽然治疗有效,但未能改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预后。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感染重在预防,手卫生是防控的最重要措施,有研究表明肥皂水洗手可清除手上的蜡样芽孢杆菌孢子33]。新生儿接触的所有物品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尽量减少有创诊疗操作;提倡母乳喂养,但应严密监测母乳收集、运输、储存、喂养的每一个环节。

综上,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严重脑损伤,病死率高,医护人员应强调严格的卫生措施并规范有关操作流程的必要性,以避免蜡样芽孢杆菌感染。

引用本文

引用本文:孟二艳, 徐发林, 王志军, 等. 早产儿蜡样芽孢杆菌败血症十例临床分析 [J]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2022, 37(1) : 45-48.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22.01.011.

END

关注新生儿

关键词:

相关阅读